行业信息

    体悟矿业文化中的诗与远方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5日 16:07发布者:郑祺浏览次数:

        2019-03-11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赵腊平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发表讲话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要坚定文化自信、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聆听时代声音,方能把握时代脉搏。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生产力,正因其根扎在现实。总书记再一次突出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提出用文化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

      源于自然科学的矿业文化见证了这种力量的产生、壮大,证明了自身在任何时代都具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当前更不应有所偏废。

      矿业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发现、开发与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物质、精神成果特别是精神成果及其生产能力。中华民族在发现、认识、开发与利用矿产的过程中,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灿烂的矿业文化与矿业文明,如陶瓷文化、青铜器文化、铁冶文化、玉石文化等,也使矿业文化成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矿业文化被赋予新的时代特色与丰富内涵,成为中国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与灵魂之一。在实践中,我国的矿业工作者不断创造与丰富着矿业文化。在共和国的编年史里,产生了李四光精神、“三光荣”精神、“四特别”精神、大庆精神、鞍钢精神、攀枝花精神、浙江地质七队精神、同煤精神等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永续流传的矿业文化精髓,化为一代又一代矿业人报效祖国的坚定理想、无私奉献的行为风范和不求名利的价值追求,成为广大矿业工作者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不竭的精神源泉与动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重要“一位”的今天,如何运用文化的力量,唤醒整个社会珍惜、节约、保护矿产资源的意识,真正将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落实到绿色勘查、绿色矿山、生态矿业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使先进的矿业文化成为全行业、全系统的文化自觉,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矿业文化必须担负的神圣使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矿业文化既是硬实力,又是软实力。当它成为一种核心价值观或信仰时,它是精神动力、吸引力,是软实力;当它转变为文化产业时,它又是物质生产力,是硬实力。因此,我们认为,发挥好矿业文化培根铸魂的作用,当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气力——

      首先,深挖矿业文化自身优势。从建设先进文化出发,从历史的、民族的、科学的、现代的、大众的等几个维度展开矿业文化理论研究,从哲学、历史、认识、价值观等各个方面旁征博引,兼收并蓄,使其内涵丰厚,逻辑自恰,自成体系,魅力四射。

      其次,发展好矿业文化产业。根据矿业行业的特点,思考如何破除妨碍矿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明确矿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通过推动矿业文化产业规模化、差异化、精品化发展,构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结构优化的矿业文化产业体系。

      第三,加强矿业文化宣传工作。传播形态是文化的“体”,是以文化人,实现文化教育功能的基本依托和手段,决定着文化精神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要高度重视舆论的作用,充分利用行业媒体和大众媒体,创新传播宣传方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矿业故事”,传播好“中国矿业声音”,切实加强矿业文化的宣传、推广与普及,不断扩大矿业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第四,让矿业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探讨如何适应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特征,加强矿业及矿业文化的科普工作,将矿业遗存、地质遗迹等矿业文化载体与文旅有机融合,利用数字技术让矿业遗存、地质遗迹“活起来”,增值矿山或地质旅游中的精神文化内涵,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产业价值,让人们在矿山或地质旅游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感受矿业文化的魅力,感受活化的矿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