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参观地大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5日 11:35发布者:蔡晓萍浏览次数:

613日下午,地质调查研究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组织了地大博物馆的参观之行,由韩基弘同志负责为大家讲解。作为地大人,我们有必要对自己母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参观我们学校的博物馆就是非常好的途径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同时报告还要求,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在新时代新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仔细挖掘出每一件藏品后面所隐藏着的几代地大人70年以来“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创新实干精神,并认真领悟我们在日常课堂上和书本中难以学到的地质前辈们在地质报国的征途上孜孜以求的动人故事。

 

“远古生命足迹”——中生代晚三叠世化石墙前合影

我们学校逸夫博物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7117日校庆日(1952111日建校)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陈列馆,首任馆长是苏良赫教授。建馆初期,标本主要继承了北京大学地质系、清华大学地质系、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地质系和唐山铁道学院地质科的收藏,历史己逾百年。学校迁址武汉时,部分标本也运至武汉,1982年武汉地质学院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1987年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2001年,受邵逸夫基金会和教育部专项资金资助,博物馆大楼建设启动,并于2003年落成,并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大家首先参观了1978级研究生校友刘光华在一楼临时展厅举办的“世界矿物精品展”。刘光华先生长期致力于矿物标本收藏、藏品科普教育传播及地质藏品保护工作,在海内外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来自巴基斯坦晶莹剔透的巨大海蓝宝石晶体,来自缅甸的红宝石,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自然金,还有我国东海的巨大水晶球……大家在参观精美矿物的时候,也不忘对刘先生在海外工作生活近40年,以实际行动回归、回报母校、家乡和祖国的行动表示赞叹。

 

大家参观“世界矿物精品展”

在二楼的行星与地球展厅,最引人注目的是嫦娥五号模型以及一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模拟月壤的陈列墙。嫦娥五号迈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的关键一步,实现月面自动采样并成功返回,是我国探月工程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而早在10年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肖龙教授团队、段隆臣教授团队和李大佛教授团队就接受任务,为嫦娥系列任务研制模拟月壤、绘制采样点地质地貌地图,研究采用何种型号钻头、使用何种钻探方法取样……十年磨一剑,肖龙教授带领团队顺利完成并提交了《嫦娥五号预选着陆区125万地质图》,完全覆盖嫦娥五号预选着陆区,弥补了预选着陆区没有大比例尺月球地质图的空白,是我国嫦娥五号任务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于此同时,钻取月壤的钻头要钻进月表2米深,而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那么,高速旋转下的钻头该如何散热?我校段隆臣教授团队和李大佛教授团队参加了部分钻探方案设计和钻探模拟试验等工作。段教授带领团队经过理论计算,确定了在月球上钻探2米需要的动力储备,并通过低密度的月壤模拟低重力效果,经过反复尝试,最终选定螺旋钻进方案。在钻头的选取上,李大佛教授团队也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

在二楼的生命起源于进化展厅,最让大家叹为观止的就是入口处巨大又完整精美的海百合化石,以及展厅正中央的六具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恐龙骨架。其中格外引人瞩目的就是满洲龙化石。它是在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种恐龙,有“神州第一龙”的美誉。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地质大学黑龙江校友的协调下,时任逸夫博物馆馆长王良忱等人多次前往哈尔滨商议恐龙骨架移交事宜。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黑龙江省博物馆,最终将这具满洲龙骨架交换给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为我校师生从事古生物教学科研的重要标本。

 

三楼的珠宝玉石展厅、岩矿展厅,以及四楼的资源展厅、校友厅,也展出了很多地大前辈们收集的精品标本。睹物思人,这些精美的矿物晶体就像前辈们一生心血的结晶,记录下了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发展地质事业的伟大时代里,他们甜蜜又艰辛的报国历程。今日,前辈的心血与成果已然传承到我们手中。我们再近距离观察这些标本,它们依旧闪亮鲜艳,在向我们无声地倾诉……

 

校友吕新彪捐赠的磁铁矿晶簇标本

 

王光宇校友捐赠的太平洋深海锰结核标本

从模拟月壤到松科二井,从深海多金属矿物结核到珠穆朗玛峰的菊石,从北极的冰芯到南极的火山熔岩……地大人就是这样求索浩瀚宇宙,助力嫦娥五号升空;把脉地球心脏,为祖国寻找富饶的矿藏;扬帆逐梦蔚蓝,致力前沿海洋油气勘探;征服巍峨高峰,揭开地球三极的神秘面纱……70年栉风沐雨,70载岁月峥嵘。通过本次地大博物馆的参观学习,我们支部必将把“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地大精神薪火相传,背负着“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时代使命赓续前行,谱写出地大人成长于红色血脉,戮力同心奋进的地质华章。

 

地大博物馆门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