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开展2018 年度地质科技奖推荐工作的通知》(中地调函〔2018〕612号)的申报要求,结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调查工作项目的实际情况,经项目组自由申报和地质调查院初审评议决定,如下项目将参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申报工作。具体项目清单见下表: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要成果内容 |
提名奖项 |
主要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 |
1 |
西藏1:5万聂拉木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 |
重新厘定了测区的地层填图单位,新发现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化石;首次获得竟柱山组和牛堡组中砾岩石英热活化ESR年龄;获得一大批中酸性侵入岩体(脉)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数据;首次获得一组辉长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限定了新特提斯洋最早扩张的时限;在测区首次发现晚白垩世辉绿岩脉;新发现竟柱山组受典型的拆离断层控制、牛堡组受正断层控制;理顺了班公湖地区的构造演化规律及地质时空结构;新发现矿(化)点5处,调查和评价了测区已初步开发和利用价值的温泉13个,对测区地震等自然灾害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形成条件,重点调查和评价了4种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 |
科技奖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李德威,刘德民,李华亮,周涛,李正汉,高成,徐晓东,朱云海,林启祥 |
2 |
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控热地质构造及深部地热资源远景区划 |
1、初步划分了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和构造演化阶段,确定了控热构造与导热构造,建立了重点工作区地下温度模型。2、查明了研究区浅部地热资源分布特点,研究了深部热状态与浅部地热分布关系,发现沿深大断裂上涌的软流圈与浅部地热分布一致。 3、提出了干热岩分类的系统理论及深层地热能选区的8项主控因子,将研究区划分出5个深层地热能远景区。 4、成功开展了千米地热科学钻探实践,验证了深层地热能远景区。 |
科技奖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王焰新;祁士华;李德威;马昌前;胡祥云;王涛;毛绪美;卢耀东;曾土荣;梁向阳 |
3 |
触摸大地的脉动——地球关键带理论与中国探索 |
通过调研国内外地球关键带科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国内外地球关键带的调查内容与技术方法,结合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开展的地球关键带探索性调查研究及其初步成果,自主制作了科普视频“触摸大地的脉动—地球关键带理论与中国探索”。此科普作品可向大众普及地球关键带的理论及其对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重要性,将在社会中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
科普奖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马腾,王焰新,杜尧,邓娅敏,刘珩,梁杏,张梅珍,王志强,姜月华,林良俊 |
特此公示,公示期7天,自2018年12月1日-2018年12月6日。
如有异议,请与地调院资料室联系。
联系方式:027-67883163 殷景川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
2018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