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立河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0日 15:24发布者:蔡晓萍浏览次数:

一、基本信息:

尹立河,男,19773月出生,博士研究生,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联系方式:ylihe@cgs.cn

二、学习经历、工作经历:

1996.09--2000.07长安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

2000.07--2003.06陕西省地质矿产开发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工作(2001.07助理工程师)。

2003.07--2006.11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水环室工作(2005.09工程师)。

2006.11--2011.06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水文环境处工作(2005.09--2007.0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学习,获硕士学位;2007.09-2011.0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9.12高级工程师)。

2011.06--2013.12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实验测试中心副主任(副处级)(2013.12研究员)。

2014.01--2016.02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科技发展处处长(其间:2014.11--2015.11挂职担任宁夏地质矿产开发局挂职局长助理(正处级))。

2016.02--2016.08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科学技术处(项目管理处)副处长(正处级)。

2016.08--2019.03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纪委委员、科学技术处(项目管理处) 副处长(正处级)(其间:2016.12--2017.12挂职担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主任助理(正处级))。

2019.03--2020.09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水文与环境地质室主任(正处级)(2003.10加挂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牌子;2006.11更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加挂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牌子;2017.05单位加挂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牌子,不再加挂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牌子)。

2020.09--2021.09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主任(试用期一年)、党委副书记。

2021.09--至今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

三、研究方向:

水文地质。研究生培养情况:独立指导、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名。

四、主要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和参加了15个国家级、省部级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项目和2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0年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014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公开发表各类论文130多篇,有46篇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其中以第一作者或是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3篇,有46篇被SCIEI收录;申请专利8项;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国际会议1次,2次作为会议召集人组织召开地下水分会场的学术交流,3次作大会学术报告。先后入选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地质调查局杰出人才,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带领的团队入选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担任自然资源部陕西榆林地下水与生态野外观测站站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以及长安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水文地质勘查研究,在地下水循环机理、地下水补给和生态水文地质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

1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和野外测试技术,扩展了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定量研究了地下水的循环机理,系统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浅、中、深循环系统的特征,扩展了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

1)针对地下水流系统的特点,引进了先进的定深取样与参数测试技术,揭示了同位素、地下水年龄和地下水流场分布规律,提出了一套识别地下水流系统的方法技术。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实施了厚层(约1000米)含水层分层取样,突破了巨厚含水层中定深测定水位和分层取样的难题,使客观描述和识别地下水流动系统成为可能,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是地学领域的顶级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2)提出了地下水流动系统定量刻画的方法体系,实现了对不同循环系统的水平发育规模、垂向循环深度和不同深度的循环量以及水动力、水化学、年龄和温度的定量刻画。

3)总结了不同级别地下水系统的循环模式,定量刻画了不同系统的循环特征,提出了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方案。

2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提示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补给机理;采用7种方法计算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下水的补给量,系统总结了地下水补给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提出了地下水补给量计算方法的选取原则,丰富了地下水补给理论。

1)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提示了地下水来源为大气降水;降水补给地下水方式以活塞式入渗为主。利用降雨氢氧稳定同位素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的雨水线方程,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沿当地雨水线方程分布,表明地下水起源于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地下水最重要的补给来源。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确定了地下水的补给量,查明了地下水补给的时空分布特点。利用七种方法估算了地下水的多年平均补给量。

3)系统总结了地下水补给量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提出了方法选取原则,为其他地区开展地下水补给计算提供了方法借鉴。

3改进了基于地下水昼夜波动的植被耗水计算方法,提出了易于操作的方法选取原则,为正确使用该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拓展完善了生态水文学的基本理论方法。

1)改进了基于地下水昼夜波动的蒸散发计算方法,改进的方法可以计算小时精度的蒸散发,并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精度,可以实现小时(或更小时间尺度的)的蒸散发量的计算。针对侧向补给量计算的不足,对Loheide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非性拟合公式代表了原方法的线性拟合公式,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精度。

2)提出了广泛适用的基于地下水恢复速率的方法选取原则,并成功的在中国和美国的两个流域进行了应用。提出了广泛适用的基于地下水夜间恢复速率的方法选取原则。提出的方法选取原则在中国的海流兔河流域和美国的Last Chance流域进行了成功应用,得出了较为可信的计算结果。

五、主要学术成就及荣誉:

2013年获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层次创新人才;2014年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2015年获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人才;2017年获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019年获中国地质调查局杰出人才;2019年担任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2021年获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2022年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池英才引进计划领军人才

六、其他(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组织兼职以及在重大学术会议做重要报告等内容)

120099月在武汉举办的The 7thCalibration and reliability in groundwater modeling会议上做题为《Using numerical modeling to study the circulation pattern of groundwater flow systems in the Cretaceous Basin of the Ordos Basin》的报告。

220137月在西安举办的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会议上做题为《Groundwater Flow in Large Basins》的报告。

320145月在西安举办的German-Sino Workshop on Aquifer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zation会议上做题为《Aquifer Systems and Groundwater Flow Systems in the Ordos Basin, China》的报告。

420199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办的Hydrogeology of inland basins in NW China会议上做题为《Australian Groundwater Conference 2019》的报告。

5、《西北地质》、《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eering》编委。

6、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7、自然资源部陕西榆林地下水与生态野外科学观测站站。

8、中国地质调查局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